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两会声音|市政协委员李婕:如何激活“沉睡”的成都印记IP? 助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来源:锦观新闻     时间:2023-02-24 04:14:41


(资料图片)

去年,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再次举世瞩目,出土的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引发了网友一轮又一轮的惊叹、追捧,再次掀起了全民关注古蜀文化的热潮。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更是在国内外“破圈”,以熊猫为载体、与冰晶外壳相结合已经成为带有成都元素、体现中国文化的一个超级IP。

“这些带有鲜明成都印记的IP,不仅为成都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也带动了相关旅游、文创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市政协委员、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副教授李婕给出一组数据,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分别于2018年突破1000亿元、2021年突破2000亿元,并成为成都的新兴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

聚焦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23年的目标之一。在李婕看来,这座具有4500年以上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特色资源,亟待转化为具有鲜明成都印记的IP,助力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但大量IP还处于‘沉睡’状态。”李婕说,以古蜀文明为例,除了三星堆以外,其他古蜀文明如金沙文明只有“太阳神鸟”为人所知,宝墩遗址、商业街船棺,乃至蚕丛、鱼凫等古蜀历史文化,知者寥寥,属于典型被掩埋的宝藏。她认为,成都记忆IP还缺少类似“迪士尼”“漫威”等完整、长线的IP产业链和持续的商业价值变现能力。

如何找到能下蛋的“金鸡”,把这些“沉睡”的IP激活?李婕建议,全面梳理盘点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各个类别可开发可利用的资源,充分挖掘成都特色元素,提炼形成“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成都文化符号,系统构建成都印记IP矩阵,编制专项规划,明晰开发利用的模式和路径,让更多“沉睡”的资源转变为成都文创、商业、旅游等产业发展的养料和引擎。

“要让成都IP带来更多长尾效应和持续收益,需要运用产业思维,打造开发利用产业链闭环。” 李婕说,科幻小说《三体》、网络游戏《王者荣耀》、动画电影《哪吒》等都是所在领域的爆款,如果能以“资源IP化、IP产业化”为导向,开发拓展电影、乐园、服饰、出版物、音乐剧、玩具、食品、电子产品等一系列衍生产品,在品牌授权、跨界合作和创意营销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网红”“爆款”“流量”真正转化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此外,她表示,“虚拟世界”“虚实共生”日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建议抓住这一契机,加大VR、AR、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运用,积极研发推出NFT、数字藏品等新型IP载体和衍生产品,加快转向深度沉浸式体验的3.0阶段,抢占新时代“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制高点。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霞 摄影 李霞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冯嘉良

标签: 古蜀文明 成都记忆 技术运用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