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全网最冷门专业”博主被催更,是传统文化在发光
来源:广西新闻网     时间:2023-03-24 18:44:03


(资料图片)

近日,研究学习甲骨文方向的95后女生李莹,因发视频吐槽专业“冷门”意外走红,不少网友在线催更,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3月24日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今年2月,李莹发布了一期主题为“甲骨文方向毕业是种什么体验”的短视频,向大家科普甲骨文的源头、学甲骨文的用途。之后,她陆续发布多期内容,在网络上得到广泛传播,这个被吐槽最“冷门”的专业逐渐引起关注,很多网友留言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中国文化。

“商朝人一次狩猎上百头的秘诀”“在草丛里看日落,顺便造了个字”“甲骨文的情书什么样”……艰深晦涩的内容,被李莹转换成通俗化内容,短平快地到达受众,让外行能听懂,内行有收获,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个专业知识普惠的过程,也是传统文化扩展影响的过程。

网友和博主之间,虽隔着方寸屏幕,但短视频中透露出的文化深情,一点也没有隔阂。随着传播新技术、新平台的不断发展,古文字被赋予崭新的活力,让更多人看到“冷”专业背后的“热”魅力和真价值。直观的体现是,曾经似乎被年轻人所遗忘、在图书馆被里束之高阁的古代文化正出圈成为网红,过去在故纸堆中枯燥的甲骨文也摇身变为网友求知若渴的对象。

这些在线呈现、吸引广大网民凝视的甲骨文无疑是永恒的,其记录历史、穿越时空,具有经得起时间磨洗的力量,以具象形态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因此,与其说短视频在“拯救”冷门专业,不如说这是双向奔赴。古文字成为网红又得以传承的同时,也让短视频有了文化灵魂,让现代人抓住文化之根,了解汉字及其背后故事源流。

为“冷”专业秉持着“热”心肠,不断传承努力的,远不止李莹一人。比如,95后考古博士“水星”通过“侦探剧”式科普视频,将大批网友带入博物馆;文物专业出身的秦月语,耗时半年临摹2.1米高的敦煌莫高窟159窟《普贤变》走红网络等等。媒介在哪里,文化传承就在哪里,这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稀释”,而是新媒介的出现,让知识获取和习得超越地理空间局限而无远弗届。

事实上,让“李莹”们成为网红的,不是某种迎合现代人的全新风格,也不是诙谐幽默的个性标签,恰恰是她们对传播传统文化的热情,以及传统文化自身的感召力。先贤所崇尚的“大学之道”,大抵就是超越地域局限构建的传播场域,让这个世界爱智者能平等受到人文知识的涵养,从知识中窥见生活的光亮。我们乐见更多古代文化从故纸堆迈向短视频,以可视可感的方式影响更多的人,让文化遗产走进寻常百姓家。(孔德淇)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