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进食障碍的孩子增多了 世界看热讯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时间:2023-03-25 17:09:27

有的长期没食欲,有的狂吃再催吐,有的偏爱吞异物


(资料图)

受访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教授、主任医师  杜亚松

本报记者  田雨汀

“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是家长对孩子成长最朴实的期望之一。不过,近期由西班牙卡斯帝里亚-拉曼查大学健康和社会研究中心领导的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存在进食障碍的儿童青少年,远比人们想象中多得多。

两成孩子有进食障碍

研究团队统计了16个国家及地区6.3万名7~18岁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数据,结果发现,超过22%的孩子患有进食障碍,包括厌食症、贪食症和其他极端节食行为。其中,患病女孩的比例为30%,男孩则为17%;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的增加,发病率有所上升。研究的第一作者洛佩兹吉尔博士表示,进食障碍是最危及生命的精神问题之一,相比健康人群,患者的寿命会缩短10~20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教授、主任医师杜亚松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我国不少儿童青少年存在进食障碍,且近年来患病比例在逐渐增加。“进食障碍是一种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表现为反常的进食行为,或对食物、体重、体型过分关注等。”杜亚松介绍,进食障碍主要分为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异食症,行为上包括节食、暴饮暴食、呕吐、食用非食物等。

神经性厌食症简称厌食症,患者会有意地严格限制进食量,导致体重明显下降且低于正常值。杜亚松表示,厌食症患者通常有两个特征:1.十分在意自己的体重。特别害怕体重增加,执着于减重和更苗条的身材。他们认为体重越低越好,即使已经很瘦了,还会认为自己胖。2.对食物兴趣漠然。这类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食欲低下,不想吃或吃得越来越少,对美食提不起兴趣。长期厌食不仅会造成营养不良、脱水、水肿,还会引起皮肤粗糙干燥、脱发等问题,严重者影响心肺和肝脏功能,甚至出现昏迷、死亡。有研究统计,5%~15%的厌食症患者死于躯体并发症或自杀。

神经性贪食症简称贪食症,患者的进食欲望极为强烈,喜食甜食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常常不由自主地吃下大量食物,直至腹部出现胀满甚至疼痛的感觉。“临床上,我曾遇到一个患贪食症的孩子,一天可以吃下5斤面包,最多一次性吃了一个20斤的西瓜。”杜亚松说,患者疯狂进食后,吃下的东西全被吐了出来,其实只是过了个嘴瘾。不同于暴食症,贪食症患者会在暴饮暴食后出现不恰当的抵消行为,如习惯性催吐、滥用泻药、节食等,形成一种“暴食-内疚-抵消-暴食”的恶性循环。因此,这类患者往往吃得很多,但又不胖。

异食症也被称为异食癖,多发于婴幼儿和儿童,5~10岁最常见。孩子会持续性地啃咬或吞咽一些非营养的物质,如头发、石子、土块、纸张、树叶、肥皂、铅笔芯等不能作为食物的东西。异食症患者常伴有性格怪异、情绪和行为障碍,可能导致食欲低下、偏食、营养不良、肠梗阻、铅中毒、肠道寄生虫病等后果,若吞下火柴棍、纽扣等物品,还可能引起气道阻塞,危及生命。

诱发因素复杂

“我孩子是不是‘神经病’啊?”“他就是调皮、捣蛋、不听话,才故意吃这些东西的!”面对孩子的进食障碍问题,大多数家长会不知所措,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是孩子处于叛逆期,故意和家长对着干。对此,杜亚松表示,儿童青少年出现进食障碍,与心理、生理、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相关。

生理或心理障碍。研究显示,厌食症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还和追求病理性苗条的错误认知存在联系;对于贪食症,有学者认为其与双相情感障碍类似,患儿会在高兴时拼命吃很多东西,吃完就开始后悔、焦虑,然后将食物吐出来;患异食症的孩子,一般可能存在智力缺陷或自闭症、强迫症、孤独症等精神问题,也可能体内存在寄生虫感染、缺乏某种营养元素。例如,缺锌、缺铁时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出现味觉异常;压力大、焦虑的人可能通过乱吃东西来缓解压力;经历过童年创伤的孩子也可能通过吃不可食用的物品来吸引家长的注意。

家庭因素。家长总在吃完饭时说“我今天又吃多了”“这顿饭我应该少吃一块红烧肉的”……这类餐桌文化、进食氛围和生活方式,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厌食的行为。有时候,家长虽然在生活上给予了孩子精心照顾,但过分关注和控制会给孩子带来“窒息感”,引发进食障碍。亲子关系不和谐是儿童青少年出现进食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过分约束孩子或把孩子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都会给其带来很大压力,导致患病。比如,父母爱炫耀自己的女儿聪明可爱、人见人爱、成绩好,孩子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不能给父母丢面子,要变得更漂亮、学习更好,就有可能患上厌食症。

社会文化影响。人的审美往往会被社会文化因素左右:老人喜欢把孙辈养得白白胖胖;广告大力鼓吹身材苗条的女性是自信、自律、美丽的代表。这些因素很容易对儿童青少年造成影响,直接或间接导致孩子患上贪食症、厌食症等。一些青春期的女孩过度追求极瘦的身材,将目标锁定在减肥上,从而掉入厌食症“陷阱”。有数据显示,舞蹈演员、时装模特等患上厌食症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群的3~4倍。可想而知,以他们为“榜样”的孩子,也极有可能步后尘。

父母该怎么做

“很多时候,孩子已经出现了进食障碍,但父母并没有意识到。”杜亚松说,儿童青少年出现进食障碍后,若不及时接受治疗,会给身心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包括生长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心理问题加剧等。他表示,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异常饮食行为,一定要及时就医,引导孩子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孩子认知。患有异食症的孩子极易吃下玻璃、钉子、石头等危险物品,需要胃镜取出或洗胃,发生胃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时,还需要接受手术或其他治疗。家长应密切但不过度地关注孩子行为,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让孩子学会判别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不能吃,也可以通过奖惩措施帮孩子掌握正确的饮食认知。

了解心理困扰。进食障碍是心理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父母切忌一味责怪、埋怨孩子,更不能为此感到羞愧。应理解孩子的困扰和艰难,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孩子出现情绪或睡眠问题时,家长最好带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抗焦虑药物等。

调整饮食结构。对于贪食症患儿,家长不能一味纵容孩子的行为,需限制其饮食,控制每餐的摄入量,督促其均衡饮食,可以让孩子多吃蔬菜,以增加饱腹感。如果孩子患上了厌食症,则应改为少量多餐,可吃些蛋白粉、米糊等易于消化吸收的流食,逐步建立良好的恢复基础。

最后,杜亚松提醒,父母是帮助儿童青少年预防和克服进食障碍的第一责任人,应坚持做好以下几点:1.进食障碍的康复和治疗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家长要给孩子更多耐心。2.不断鼓励孩子,给予更多爱和支持。3.学习相关知识,知道何时应咨询营养师和心理医生。4.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业和社交,帮孩子减压减负。5.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比如一起运动或游戏。▲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