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四个年轻人,从1430米悬崖上跳下,遗书让人扎心:家庭教育不该缺失这门课!-天天关注
来源:国际教育网     时间:2023-04-10 11:26:38

张家界天门山,相信很多人都去过这里旅游,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站在山顶的玻璃栈道上,能感受到这里像是仙境一般。

可是,有4个年轻人,却相约着选择到这里跳崖自杀,4个家庭一下子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跳崖前服毒

四个年轻人自杀心意已决

事件发生在当天下午1点多,四名年轻人企图越过天门山景区安全防护栏往下跳,其中三人已跳入悬崖,有一人被身旁的人及时发现并劝阻,跳崖未遂。

不过这四人在跳崖之前已经服毒,即使被劝阻下来,最后也宣布抢救无效。

这也能说明这四位年轻人在跳崖之前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决心。

这四名年轻人当中有三名是男性,有一名是女性,分别来自河南,福建,四川,河北。

从官方报道的信息来看,他们分别是23岁、33岁、34岁、23岁。

现场还集体留下了遗书,他们一定是知道自杀后会在网上引起轰动,不希望别人乱猜测,也不想给别人带去麻烦,同时希望父母能知道他们自杀的原因,就留下了遗书,写了免责声明。

正如网友说:既然还会写免责遗书,证明都是一个个善良的年轻人,人生这么美好,到底是为什么啊,心痛!

四位年轻人,正值人生青春年华时期,却失去了生活的勇气,相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悲可叹!

近年来,年轻人自杀率在不断攀升。

在全世界每100例死亡中有1例是自杀,自杀仍然是全世界的主要死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我们不可以,也绝不能忽视自杀。每一例自杀都是一场悲剧。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将近80万人的死因是自杀,换算一下,大约每40秒就有一个人因为自杀而离开人世间,且这数字有缩短的迹象,目前可能将近30秒/人。在我国,每年大约28.7万人死于自杀,150万人因亲友自杀而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

“死亡教育” 不该被忽视

中国青年报曾经公开过一组数据,中国是世界儿童自杀第一大国。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儿童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家长们应该也有发现,现如今,孩子自杀、自残的现象趋于低龄化:

江苏9岁男孩因撞坏学校玻璃怕被惩罚,便跳楼自杀身亡;

四川雅安三名14-16岁未成年人为抢夺财物杀害48岁女店主;

上海17岁男孩因不满母亲批评跳车后又跳卢浦大桥丧生;

重庆三名初中女孩因学习压力太大手拉手从18层楼跳下;

20岁女留学生不堪光鲜生活下的重重压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

由于死亡教育的缺失,也让这些孩子失去了对于生命的敬畏。

《死亡教育》一书的作者邹余华教授曾说过:

“家长不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并不代表他们懂得生死。孩子们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在潜意识里获得的对死亡的认知,注定是不全面的、偏激的,甚至是畸形的。”

在那些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的孩子看来,死亡是他们抵抗父母的手段,是逃避惩罚的方式,唯独缺少的是对于生命的尊重。

对于死亡的逃避意识,使得我们的孩子在童年时期承担了太多不必要的恐惧,更使得我们的孩子在长大时候,失去了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

一个对生命没有丝毫敬畏之心的孩子,不敢想象末来的人生将会如何?

一个个悲痛的事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缺乏死亡教育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自残、甚至是自杀,对生命完全没有敬畏之心。

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一、父母应保持积极态度,给予正向引导

父母只有自己对生命和死亡有正面的认识,才能引导孩子。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感觉,很多时候是由父母的态度决定的。”

如果父母不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总是回避,孩子不仅对生死没有界限感,增加困惑和恐惧,甚至会无意识的做出漠视生命行为。

二、利用大自然、绘本等让孩子感知生死规律

还可以通过读绘本等方式科学普及生死知识,让孩子知道每个生命都会结束,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小动物、花草树木...

台湾作家刘墉一次带儿子去看枫叶。

漫山遍野的红枫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扬扬地飘落,场面蔚为壮观。

他的儿子第一次看到如此壮丽的画面,高兴得连蹦带跳。

刘墉告诉儿子:这世上没有永不凋零的树叶,每个人也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死亡,和出生一样,都是很自然的事。死亡是一场告别,虽然避免不了伤感,却依然可以像枫叶一般美丽。

刘墉用春风化雨般的讲述给孩子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死亡教育课。

他的儿子后来在作文中写道:“自从那一天开始,我就对死亡没有之前那么害怕了,因为爸爸的话让我感受到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三、接纳孩子恐惧的情绪,给予足够安全感

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对死亡的认知时认为:

在2到7岁的时候,孩子对死亡所产生的焦虑既是短暂的,又会一再发生。孩子害怕的并不是死亡本身,因为死亡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是无法想象出来的;他们害怕的是分离,害怕被抛弃。所以在孩子幼年阶段,我们跟孩子谈死亡时,首先就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当孩子对死亡表现出恐惧时,我们要正面这种恐惧,这是死亡教育的前提。并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会永远爱着他。只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能慢慢接受死亡。

让孩子逐渐体验离别等难过的情绪,坦然和孩子分享自己悲伤的心情,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珍惜时光。

哲学家萨瓦特尔说:“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我们正视死亡这个话题,是为了让孩子对生命有所敬畏,我们谈论“死”,是为了让孩子重视“”生”。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有正确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